都城 历史
- 汉阳都城镂刻着整个韩国历史
- 汉阳都城镂刻着整个韩国历史 汉阳都城继承了自三国时期以来韩民族发展的筑城技巧与城郭构造, 朝鲜时期城墙修筑技术的变迁、发展与其过程原封不动地融入其中。这里是一处特殊的文化遗产, 既保留着初次修筑时的面貌, 也保留着之后经过修缮与改建的面膜, 环视城墙就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痕迹。
汉阳都城首次完工时间约为620年前 从太祖5年(1396)阴历1月9日到2月28日历经49天, 随后又从8月6日到9月24日历经49天, 共98天、动员全国百姓197,400人建成了汉阳都城。整个施工区间(总长为59,500尺)分为97段, 每段600尺, 各段按照千字文顺序赋予名称, 之后分成各郡县。太祖时期, 首次建成时, 平地由土城堆砌, 山地由石城堆砌。世宗时期改建后, 用土堆砌的区间也改为石城, 随着岁月的流逝, 部分城墙出现坍塌。肃宗时期, 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与改建, 之后也经历了多次整修。筑城时, 部分石头上留有施工记录, 记录指出在太祖、世宗时期, 刻有区间名称与相关郡县名称, 到了肃宗之后, 记下了监督官、技术责任人、日期等, 公开了责任所在。
汉阳都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遗失了很大一部分原貌 1899年, 随着连接都城内外的电车的开通, 城门首当其冲地失去了其作用;1907年, 应日本王世子的访问, 为拓宽道路拆除了崇礼门左右两边的城墙;之后在1908年, 平地上的大部分土墙被拆。同样, 汉阳都城的城门也难逃一劫。昭义门于1914年被拆;敦义门于1915年被当作建筑材料售出;光熙门的门楼于1915年坍塌;惠化门的门楼于1928年被拆, 部分城门与城墙于1938年被拆;1925年, 日帝在南山朝鲜神宫与兴仁之门附近建设京城运动场时, 也曾拆除附近城墙, 将城墙的石头用作石材;民间百姓临近城墙建房, 毁坏了城墙;解放后, 随着道路、住宅、公共建筑、学校等的修建, 城墙再次被毁。
汉阳都城的重建始于1968年一•二一事件发生后的肃靖门附近, 于1974年开始扩至整个区间。 然而, 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很难恢复原貌。过去, 着重连接断开的区间反而使周边地形与原石材遭到损坏的情况较多。首尔市为了完整保留汉阳都城的历史性, 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于2012年9月设汉阳都城图鉴, 于2013年10月开始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汉阳都城保留•管理•利用计划。
汉阳都城截止2014年, 整体区间的70%、总长12.8km(以2014年为准)被保留或重建。 惠化门、光熙门、肃靖门虽已得到重建, 但惠化门与光熙门不得不被重建在其它地方, 而非原址。为找回原貌需要市民们将智慧凝结在一起以及相关筑城技术等发掘无形资产的努力。
[岗字六百尺刻字城石]
南山 J-Gran House建筑物筑台上发现了刻有“岗字六百尺”的城石, 意为在汉阳都城的97个区间中这里是岗字区间600尺的起点。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刻字城石的原本位置却成了一个谜。因为随着南山 J-Gran House的建造, 城墙被拆, 拆下来的石材被用作建筑筑台。
[南山会贤角落汉阳都城挖掘现场]
南山西北角是日帝修建朝鲜神宫拆毁城墙的区间。在2013年的挖掘中, 发现了被掩盖在地下的部分城墙(91m)。太祖时期首次堆砌的石块以及世宗、肃宗之后修缮的层层石块, 为汉阳都城600年的历史作证。
承载 生活
- 600多年来起着首尔城墙作用的汉阳都城, 给都城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600多年来起着首尔城墙作用的汉阳都城, 给都城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敲响普信阁钟楼上挂着的大钟, 通知百姓城门的开关时间。清晨33下, 傍晚28下。清晨敲钟被称作 “罢漏”, 傍晚敲钟被称作“人定”。百姓们也根据钟声开关自家的大门, 城门的开关时间支配着城中百姓们的生活节奏。
汉阳都城既是区分首尔与地方的界线, 也是生死界线。 无论是王还是百姓, 生命结束后必被埋在城外, 对于首尔百姓来说, 都城如同生命的证物。
对于来自远方的进京者来说, 汉阳都城是喜悦的象征。 正是有这些几天几夜徒步而来的进京者, 才有了远望汉阳都城时“终于抵达汉阳”的那种如释重负之感。尤其是对于进京赶考的儒生来说, 为了进入都城, 不分昼夜, 挑灯夜读, 汉阳都城的意义显得与众不同。因此, 在进京赶考的儒生中, 有很多人都围绕汉阳都城一圈, 希望自己能够中榜。之后, 这一行为传至都城百姓, “巡城游戏”随之诞生。正祖时期, 学者柳得恭在《京都杂志》中称巡城游戏是“围绕都城一整圈, 欣赏城内外美景的游戏”。其子柳本艺(1777∼1842年)在《汉京识略》中记载道, “到了春夏, 汉阳百姓成双成对, 围绕都城一圈, 欣赏城内外美景。
汉阳都城既是分开首尔与地方的界线, 也是将两者合二为一的媒介。 由于都城内禁止采石, 筑城所需要的石材均从城外调运。除了城墙之外, 还堆砌在白岳•骆驼•木觅•仁王的山脊之上, 这些石材均来自北汉山与峨嵯山等地。汉阳都城就这样连接着内四山与外四山, 统一着城内与城底十里。
以汉阳都城为中心的都城防御体系。 汉阳都城在防御方面没能起到自身作用, 无论是壬辰倭乱、丙子胡乱等外敌入侵时, 还是内乱中, 都没有展开过护城之战。王与统治者弃城而逃, 百姓苦不堪言, 在民间甚至还出现“辛苦筑城却无用”的怨声。英祖27年(1751)9月11日, 王颁布了“护城为百姓, 若有变乱由王首登城上, 与百姓共抵外敌”的守城纶音, 下定决心坚守都城。并为都城百姓制定各自的负责区域, 使百姓们在变乱时可拿起武器守卫自己负责的区域, 就这样诞生了以都城百姓为主体的都城防御体系。
[惠化门]
都城外的惠化门全貌。惠化门是从汉城通往议政府与抱川的重要通道。
* 惠化门旧貌 | 韩国国立博物馆目录
[骆山区间]
目前首尔的范围已越过内四山的界线, 扩至外四山。600年前的汉城府外城界线——汉阳都城,
如今已成为首都首尔市中心的文化遗产